- 浙江师范大学
学院简介
浙江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的多科性省属浙江师范大学重点大学,2011年《中国大学评价》学校综合实力首度进入全国高校百强,在全国706所本科院校中位居第100名,在全国省属师大中位居第7名,在浙江省属高校中,继续位居第2名。在较新发布的网大2011年中国大学排名中,我校综合实力再次进入全国高校百强,在全国779所普通本科院校中位居并列第95名。2009、2010年均获全省高校本科教学业绩考核第2名。校园环境清幽,绿树成荫,芳草似锦,与*风景名胜双龙洞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是求知成才的理想之地。
历史沿革/浙江师范大学
1956年,杭州师范专科学校在杭州西子湖畔诞生。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浙江省*所没有任何学校做基础、依靠白手起家建立起来的高等院校。1958年6月,浙江省省委、省人委决定,杭州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师范学院(校名待定)。后决定定名为“金华师范学院”,并迁往浙江中部城市金华办学。省里选定金华北郊高村以南、骆家塘村以北(包括骆家塘村)、金华第二中学以东的言台山、茅栗山的黄土地为院址(即浙师大现校址);并且以金华专员公署为主组成了金华师范学院筹建工程处,迅速办理了征地手续,制订了工程规划,由省直接投资拨款,金华师范学院*期工程在1958年底破土动工。
1959年10月底,浙江省省委、省人委正式下文,决定把学校定名为“杭州师范学院”。学校虽然定名为了“杭州师范学院”,但派去参加筹建工程处工作的人员并没有撤回,1959年学院还不时派师生前往金华参加建校义务劳动,甚至还投资5万元购置了校具。直至1960年3月13日,杭州师范学院在金华筹建工程处的5位同志才撤回学校。1960年4月,建德师范专科学校迁入在金华新建成的*期工程校舍(1959年12月竣工),并于当年7月改办成金华师范学院。1962年8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杭州师范学院、浙江教育学院、浙江体育学院三校合并,改名为浙江师范学院。1963年,著名国学家、书法家、浙江博物馆馆长张宗祥为学校书写了校牌。
20世纪60年代中期“文革”爆发前夕,浙江师范学院开始步入了动荡和不安。1965年5月下旬的一天,浙江省省委*书记江华和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冰约见学院副书记王元珍、副院长林尧和办公室主任纪梦秋,口头传达了省委关于学院搬迁金华北郊农村现校址的决定,理由是战备疏散。消息传出,全院师生哗然。学校领导多次开会研究的同时,先后赴金考察。6月8日,校党委综合实地考察和群众意见,向省教育厅和省委宣传部就迁校问题打了《报告》,实事求是地说明:“全院一次搬到金华有很大困难,主要是教学用房不敷使用,生活用房也很悬殊(金华校舍总共才23487平方米),如果一次搬去,不但学生无法上课,很多教师也无宿舍可住。”8月上旬,省委作出新的具体决定:体育系、外语系并入杭州大学;教研部留在杭州改为省教育厅教研部(后重建成现在的浙江教育学院);中文、数学、物理三系随校搬往金华。
迁校工作很快展开,从7月下旬到8月底止,只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迅速完成了900多吨的图书、仪器、校具等物资的包装、运输、拆卸、安装等任务,做到安全无损。与此同时,还完成了金华校舍的教学用房、生活用房的初步修缮和安排布置工作,保证了学校在9月上旬如期开学。南迁金华后,浙江师范学院缩小到3个系3个专业,学生从1084人锐减到730余人,教职员工从536人锐减到321人,校舍面积锐减到2.4万平方米。学校还不及1958年升格杭师院时的规模。
1965年8月,中共浙江省委在浙江师范学院迁至金华后学校如何定位时指出:“学校迁金后试办为半工(农)半读性质的师范学院,其任务是既培养*代半工(农)半读中等学校师资,又培养全日制中学师资。”8月21日,搬迁任务还没有全部完成,学校就向省委宣传部(并报书记处)呈送了《关于我校改为半工(农)半读后几个问题的请示报告》,并对半工(农)半读的具体做法作了说明。
在金华地、县、区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学校一边开展调查研究制定计划,一边着手解决劳动基地问题,较后投资100万元,在蒋堂杨梅垅平水殿建起了浙江师范学院农场。不久,中文系一年级师生就到农场半农半读,寒假还在农场办起了浙师院农业技术学校(半农半读)作为附中,招生50名。同时组织66届学生到附近几个县的农业中学实习。不久,“文革”开始,农场土地移交给部队,农业附中也于1967年底随校农场撤销而停办。
1970年7月27日,浙江省下发《关于调整大专院校的决定》,关于浙江师范学院只有一句话:“浙江师范学院的人员、设备,由省统一调配给金华、丽水、台州三地区。”令浙江师范学院一分为三,分别以此为基础建立师专(未经教育部批准)。直到1974年6月4日,国务院科教组正式下发了《关于同意重建浙江师范学院的通知》,并通知已分散至金华、丽水、台州三地的原有教职工根据本人意愿决定是否返校工作,停办四年之久的浙江师范学院又得到了恢复和延续。1980年,被列为省属重点高校。1985年2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下达了《关于将浙江师范学院改为浙江师范大学的批复》。
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998年,被批准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2009年,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3年,学校完成了博士点的验收。2000年、2001年、2004年,浙江财政学校、浙江幼儿师范学校、金华铁路司机学校相继并入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学校完成了博士点的验收。2013年获批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将于2014年9月起招生。
2014年7月,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浙江海洋学院萧山校区办学体制的复函》,浙江海洋学院萧山校区中的350亩土地及地上建筑物整体转让给浙江师范大学,设立浙江师范大学萧山校区,主要用于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及特殊教育师范专业的建设、发展。萧山校区从2014年9月份开始以浙江师范大学名义招生。
2015年入选浙江省*批重点建设高校。
办学条件/浙江师范大学
院系设置截至2014年3月,该校设有浙江师范大学初阳学院、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师范大学中非国际商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浙江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独立学院)等19个学院。
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 | ||||
专业类型 | 专业名称 | 专业层次 | 专业名称 | 专业层次 |
历史学类 | 历史学 | 本科 | ||
工学类 | 城市规划 | 本科 | 交通运输 | 本科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本科 | 电气信息类 | 本科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本科 | 电子信息科学类 | 本科 | |
数字媒体技术 | 本科 | |||
教育学类 | 科学教育 | 本科 | 教育学 | 本科 |
教育技术学 | 本科 | 学前教育 | 本科 | |
人文教育 | 本科 | |||
文学类 | 汉语言文学 | 本科 | 广告学 | 本科 |
对外汉语 | 本科 | 日语 | 本科 | |
翻译 | 本科 | 英语 | 本科 | |
法学类 | 法学 | 本科 | 思想政治教育 | 本科 |
社会工作 | 本科 | |||
理学类 | 生物科学 | 本科 | 化学 | 本科 |
材料物理 | 本科 | 应用化学 | 本科 | |
环境科学 | 本科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本科 | |
物理学 | 本科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本科 | |
生物技术 | 本科 |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 本科 | |
应用心理学 | 本科 | 地理科学 | 本科 | |
管理学类 | 工商管理类 | 本科 | 旅游管理 | 本科 |
行政管理 | 本科 | 文化产业管理 | 本科 | |
经济学类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本科 |
师资队伍
截至2014年3月,该校在职教职员工2750余人,专任教师1540余人,具有正高职称教师330余人,副高职称教师75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7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共享中国科学院院士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人,国家外专千人计划专家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8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0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8人;省特级专家2人,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千人计划”专家7人,省“钱江高级人才”特聘教授9人,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二层次入选者42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71人。
院士:龚昌德
共享院士:万惠霖、金国藩、李邦河、何积丰、吴培亨、夏建白
双聘教授:郑杭生、林崇德、顾明远、詹福瑞、刘跃进、江蓝生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朱绪鼎
国家外专千人计划专家:DouglasB.West(魏达思)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张涌泉、张法、眭依凡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李继彬、张涌泉、苏开乐
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张涌泉、高玉、陈杰诚、苏开乐
教育部创新团队:先进催化材料
浙江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数学、非洲研究、先进催化材料、智能信息处理、植物分子生物学、中国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化、教师教育研究、高等教育学
学科专业
截至2014年3月,该校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涵盖23个专业。2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并是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1个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3个省重中之重学科,15个省级重点学科。化学、物理学和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一级学科博士点: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
省重中之重学科: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学
省级重点学科:美学、社会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域经济学、非洲研究、地理环境与污染控制、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图与网络优化、数学、生态学、光学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应用化学。
学术研究/浙江师范大学
建设成果2008年至2013年初,该校共获省部级及以上项目1041项,其中国家基金项目312项,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等重点项目上实现零的突破;科研经费总量达5.18亿元;获省部级以上奖项67项,其中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和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实现突破。
共获得各级各类社科项目2819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49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7项,其中,重大招标项目1项,重点项目4项,总体在省内高校中属领先水平。共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70项,在全国高校中连续三年排名居前。共出版各类学术著作417部,发表学术论文6000多篇,其中CSSCI期刊近2300篇,权威、一级刊物996篇。获人文社科横向项目590项,经费3892万元。
共获得各级各类科技项目1458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530项特别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获得235项,比上个五年翻了五番。发表三大索引论文2532篇,其中Ⅱ区以上的论文达459篇。授权发明专利86项,实用新型专利206项,外观设计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127项。共获横向企业合作项目458项,共计经费5011万元。承担横向合作项目800余项,在超精密加工装备及核心技术研究、信息化服务、LED芯片研发、氟化学品开发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果。
2014年5月,该校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实现技术开发类的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零突破。
研究机构
截至2014年3月,该校建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省级江南村落研究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1个,省基础教育研究基地1个。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儿童研究院、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浙江师范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浙江师范大学LED芯片研发中心、浙江师范大学农村研究中心
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南文化研究基地、非洲研究中心
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催化材料实验室
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固体表面反应化学实验室、浙江省光信息检测与显示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特色经济植物生物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固态光电器件重点实验室
研究所
机构名称 | 批准时间 | 机构名称 | 批准时间 | 机构名称 | 批准时间 |
---|---|---|---|---|---|
文学研究所 | 2003年7月 | 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 | 2003年7月 | 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所 | 2003年7月 |
区域经济研究所 | 2003年7月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 | 2003年7月 | 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 2003年7月 |
儿童文学研究所 | 2003年7月 | 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所 | 2003年7月 | 学校体育研究所 | 2003年7月 |
心理研究所 | 2003年7月 | 世界历史研究所 | 2008年4月 | 中国历史研究所 | 2003年7月 |
公共管理研究所 | 2004年12月 |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 2005年6月 | 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 2005年6月 |
数学研究所 | 2003年7月 | 企业战略管理研究所 | 2005年6月 | 凝聚态物理研究所 | 2003年7月 |
信息光学研究所 | 2003年7月 |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 | 2008年4月 | 计算机科学研究所 | 2003年7月 |
生态研究所 | 2003年7月 | 机械设备与测控技术研究所 | 2008年4月 | 企业管理研究所 | 2008年4月 |
非线性物理研究所 | 2009年11月 | 浙中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所 | 2010年5月 | 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 2009年11月 |
精密机械研究所 | 2009年11月 | 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 2010年9月 | 特种水产研究所 | 2010年9月 |
环东海海疆与海洋文化研究所 | 2012年10月 | 人文和价值教育研究所 | 2012年10月 | 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研究所 | 2013年1月 |
机构名称 | 批准时间 | 机构名称 | 批准时间 |
---|---|---|---|
孔氏南宗研究中心 | 2003年7月 | 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中心 | 2003年7月 |
华人华侨研究中心 | 2003年7月 | 浙派语文教育研究中心 | 2003年7月 |
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 | 2003年7月 | 教育评论研究中心 | 2003年7月 |
职业教育研究中心 | 2003年7月 | 农村研究中心 | 2003年7月 |
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 | 2003年7月 | 健身健美研究中心 | 2003年7月 |
软件研发中心 | 2003年7月 | 电气自动化研究中心 | 2003年7月 |
绿色合成研究中心 | 2003年7月 | 城乡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中心 | 2003年7月 |
卫星遥感与环境灾害研究中心 | 2003年7月 | 动力系统与非线性科学研究中心 | 2005年6月 |
生化分析和传感研究中心 | 2005年6月 | 音乐研究中心 | 2005年6月 |
文献信息研究中心 | 2005年6月 | 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 2005年6月 |
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 2006年10月 | 余华研究中心 | 2008年4月 |
民商法研究中心 | 2008年4月 | 学前教育研究中心 | 2008年4月 |
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 | 2008年4月 | 数字艺术研究中心 | 2008年4月 |
运动检测与智能控制研究中心 | 2008年4月 | 机电技术研究中心 | 2008年4月 |
海峡两岸统计物理与凝聚态研究中心 | 2008年4月 | 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 2009年6月 |
出土文献与汉字研究中心 | 2009年11月 | 国际教育研究中心 | 2010年3月 |
乌克兰研究中心 | 2010年3月 | 浙中商贸研究中心 | 2010年5月 |
产业经济学研究中心 | 2010年5月 | 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研究中心 | 2010年5月 |
城市研究中心 | 2010年5月 | 旅游研究中心 | 2010年5月 |
妇女发展研究中心 | 2010年5月 | 组合数学与交叉科学研究中心 | 2010年9月 |
糖类药物研究中心 | 2010年9月 | 国学中心 | 2010年10月 |
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 2010年10月 | 精密机床研发中心 | 2012年10月 |
浙江方言文化研究中心 | 2013年9月 |
学术期刊
浙江师范大学公开出版发行的刊物有《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学教研(数学)》,其中学报社会科学版为双月刊,自然科学版为季刊。此外,还发行内刊《教师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语文教研》、《中学物理教学》、《化学教学与实验》和《生物教学与实验》等。这些刊物在浙江基础教育界反响良好,为浙江省师资培训、教学教研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文化标识/浙江师范大学
校训
砺学砺行,维实维新
“砺学砺行”之“砺”,本指磨刀石,初作“厉”,后作“砺”。用作动词,意为“砥砺”、“磨砺”。砺、厉、励,三字相通,引申为“勉励”、“激励”、“振奋”等义。“学”,涵括“学问”和“学习”两个层面,前者主要指“学识”、“理论”,后者主要指“认知”、“研习”;“行”,涵括“行为”和“作为”双重蕴义,前者主要指“行动”、“实践”等基本义,后者主要指“品行”、“有为”等提升义。“砺学砺行”,包孕着丰富的辩证思维,不仅要“知行合一”、“学行并举”、“理论联系实际”、“道德文章俱佳”,而且将“学”与“行”统一于相互砥砺、激励的动态过程之中,着力于励志奋勉、精韧不怠,要求全校师生员工立学立行,不断修养学品、探研学问,且躬身履践、日进有功,以追求一种杭州师范大学超迈高远的卓越人生境界。
“维实维新”之“维”,本指系物的大绳,后亦喻指一切事物赖以固定的东西,如“地维”、“纲维”等。用作动词,意为“维系”、“连结”。维、唯、惟,三字相通,引申为“惟一”、“惟独”、“只有”等义。“实”,即“实事求是”、“敦实诚信”之“实”;“新”,乃“革故鼎新”、“开拓创新”之“新”。自建校以来,师大人崇尚实践、探究本质、追求创新、服膺真理,且薪火相传、日新月异,形成了独特的科学与人文精神,因此,“维实维新”四字,执本秉要,取精用弘,不仅是对师大校训历史文脉的承续与发展,而且也是对其思想要义的升华与阐扬,更是对师大学人的约律与激奋,是全校师生员工“已然”的共同语言和“应然”的行为准则及其统一体。它将“实”与“新”融会于相互维系、并进的不懈追求之中,要求唯实是从、唯新是举,追求真知、创造新知,共享人类文明新成果,开辟人类知识新天地。
“砺学砺行,维实维新”,熔铸了中华民族文化之神髓,凝炼了浙江师范大学教育之精魂。在内容上,相辅相成、浑然一体,注重“学行结合”与“实新偕进”的两两对应及其有机统一,富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浓郁的现代大学气息,文意畅达、文气贯通,言近而旨远、辞约而意丰;在形式上,运用中国古典诗赋叠字、复沓等修辞手段,贴切允当、庄重典雅,谐音协律、易记易诵。
“砺学砺行,维实维新”,熔铸了中华民族文化之神髓,凝炼了浙江师范大学50年教育之精魂。
校歌
浙江师范大学校歌
词:梅新林
曲:孟卫东
我们从钱江之滨启航,我们在芙蓉峰下成长。
园丁摇篮,桃李芬芳,我们播种春天的希望。
巍巍北山,悠悠钱江,晚风中送别西下新月,晨曦里迎来东升初阳。
砺学砺行,维实维新,我们践行共同的理想。
我们为坎坷经历忧伤,我们因历经坎坷自强。
几多梦幻,几多追求,我们笑傲历史的沧桑。
巍巍北山,悠悠钱江,晚风中送别西下新月,晨曦里迎来东升初阳。
砺学砺行,维实维新,我们迸发奋进的力量。
我们在知识星空翱翔,我们为精神家园守望。
立人树人,薪火传扬,我们铸就民族的脊梁。
巍巍北山,悠悠钱江,晚风中送别西下新月,晨曦里迎来东升初阳。
砺学砺行,维实维新,我们开创明天的辉煌。
校标
校标为圆形造型,其基本轮廓由两个同心圆构成。外圆为灰色背景(标准色:PantoneCoolGray5CVC,C:0,M:0,Y:0,K:20)(特殊使用时,外圆背景可用PantoneCoolGray5CVC,C:15,M:20,Y:30,K:0),圆环上半部分设计有中文校名(校体字),下半部分设计有英文校名;内圆为绿色背景(标准色:PantoneCoolGray3415CVC,C:100,M:0,Y:100,K:30),中央设计有白色的“人”字形的图案,图案下方标有“1956”;两个同心圆之间设计有一个墨绿色的圆形线条(标准色:PantoneCoolGray3415CVC,C:100,M:0,Y:100,K:50)。
校徽主图案,如一个“人”字,坚实而有动感,象征学校充满青春活力的个性,同时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强调学校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校徽主图案,又如一座山峰,挺拔而秀美,表示该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芙蓉峰下,同时象征师大人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校徽轮廓由两个同心圆构成,内圆设计为绿色背景,外框为墨绿色的实线,代表的是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外圆设计为灰色背景,无外框,体现时代性、国际性、开放性的特点。“1956”为该校创办时间,说明学校办学历史、文化底蕴。校体字“浙江师范大学”与英文校名相对应,寓意师大传统与现代一脉相承,本土与国际融合相通。
学校领导/浙江师范大学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陈德喜
校长、党委副书记:蒋国俊
党委副书记:王建力、杨玲
副校长、党委委员:楼世洲、张根福
副校长:李伟健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牛东红
副校级巡视员:王辉、王景尧
历任领导
职位 | 姓名 | 任期 | 职位 | 姓名 | 任期 |
---|---|---|---|---|---|
杭州师范专科学校时期(1956.8 - 1958.9) | |||||
党委 | 行政 | ||||
党委书记 | 蒋养民 | 1957.1 - 1958.7 | 筹建人 | 王绍艮 | 1956.6 - 1956.12 |
党委书记 | 曲荷 | 1958.7 - 1959.3 | 副校长 | 王绍艮 | 1956.12 - 1958.9 |
校 长 | 曲荷 | 1958.6 - 1959.4 | |||
杭州师范学院时期(1958.9 - 1962.8) | |||||
党委 | 行政 | ||||
党委书记 | 曲荷 | 1959.3 - 1960.4 | 院 长 | 曲荷 | 1959.4 - 1959.12 |
党委书记 | 魏鉴清 | 1960.1 - 1961.8 | 院 长 | 江希明 | 1959.12 - 1962.8 |
代理党委书记 | 牛福地 | 1961.9 - 1962.11 | |||
浙江师范学院时期 (1962.8 - 1970.9、1974.8 - 1985.2) | |||||
党委 | 行政 | ||||
党委书记 | 江牧岳 | 1962.11 - 1963.8 | 院 长 | 江希明 | 1962.8 - 1963.8 |
党委书记 | 李子正 | 1965.9 - 1967.11 | 院 长 | 郑晓沧 | 1963.11 - 1965.8 |
党委书记 | 于耐毅 | 1977.11 - 1984.2 | 院革委会主任 ( 学生 ) | 王清焕 | 1967.11 - 1970.7 |
党委*书记 | 李子正 | 1979.3 - 1984.2 | 院革委会主任、院长 | 于耐毅 | 1977.11 - 1984.2 |
党委书记 | 方焕启 | 1984.2 - 1985.2 | 院 长 | 蒋风 | 1984.2 - 1985.2 |
浙江师范大学时期 (1985.2 - ) | |||||
党委 | 行政 | ||||
党委书记 | 方焕启 | 1985.2 - 1987.1 | 校 长 | 蒋风 | 1985.2 - 1988.1 |
党委书记 | 陈文韶 | 1987.1 - 1988.9 | 校 长 | 薛克诚 | 1988.1 - 1992.9 |
党委书记 | 陈培德 | 1988.9 - 1991.9 | 校 长 | 骆祥发 | 1992.12 - 1997.1 |
党委书记 | 朱玉 | 1991.9 - 1997.1 | 校 长 | 朱玉 | 1997.1 - 1999.3 |
党委书记 | 毛华岳 | 1997.1 - 2002.5 | 校 长 | 徐辉 | 1999.3 - 2006.9 |
党委书记 | 李鲁 | 2002.5 - 2008.5 | 校 长 | 梅新林 | 2006.9 - 2008.12 |
党委书记 | 梅新林 | 2008.6 - 2011.9 | 校 长 | 吴锋民 | 2009.1 -2014.10 |
党委书记 | 陈德喜 | 2011.9- | 校长 | 蒋国俊 | 2014.10- |
知名校友/浙江师范大学杨学明:1978年考入浙江师范学院物理系,1995年底被聘为台湾原子与分子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2000年他升为终身职研究员。2001年开始,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兼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1年12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志敏:1981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1988年在南开大学获博士学位,1988年至1989年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做博士后。现为天津大学数学系教授,南开大学数学学院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科院数学所博士后。
郁国梁:1983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1986年获四川大学硕士学位,1991年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StonyBrook分校博士学位。1991年至1992年,在美国Berkeley数学科学研究所任研究员,1992年至1998年,任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助理教授,1998年,晋升为该校副教授。2000年至今在美国Vanderbilt大学工作,2001年晋升为教授。
杜卫:1982年浙江师范学院中文系本科毕业。1993~1994年,受国家派遣赴英国做高级访问学者,任SUSSEX大学文化社会学院客座教授。2004年11月~12月,广岛大学客座研究员。2005年2月,调任浙江科技学院院长。2013年6月26日,担任杭州师范大学校长。
李潘:1987~1990年,就读于浙江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四川省隆昌县人。1983~1987年,就读于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1990~1992年,在四川省总工会政策研究室工作。1992~1996年,在成都经济电视台做编导、主持人。1996年至2002年底,在中央电视台主持《读书时间》、《半边天》节目。2003年~2007年,在中央电视台主持《半边天》节目。2007年6月,任中央电视台《子午书简》(后更名《读书》)栏目制片人。
流潋紫:本名吴雪岚,1984年生,2007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被誉为浙江80后作家群的领军人物之一。2012年红透大江南北的电视剧《甄嬛传》之编剧和原著作者,被称作“后宫小说*人”、“80后作家代表人物”。写这本小说时,流潋紫还是浙师大行知学院的大三学生。
本站在线提供浙江师范大学网站的分类目录索引及网址大全库建立;浙江师范大学于2021-01-28归档在本站大学院校的师范大学分类目录,并成功建立了索引服务,供搜索引擎抓取/蜘蛛爬行/用户查找/检索服务;截至目前为止,本站已有 个网友浏览了浙江师范大学网站,其中有 名网友为该网站点赞;总的来说,浙江师范大学是一个不错的师范大学网站。
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地址:https://www.dir20.com/html/12376.html
相关网站推荐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师范大学 长春师范大学 通化师范学院 白城师范学院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 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保定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保定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版权声明:
1、本文内容转载于浙江师范大学(www.zjnu.edu.cn),或有会员发布,版权归原网站所有。
2、本站收录浙江师范大学时该网站内容都正常,如失效,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处理。
3、本站仅提供浙江师范大学网站的信息展示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