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对专业选择容易进入哪些误区?
时间:2022-05-24 14:57:02 栏目:留学资讯美国大学选专业6大误区,你必须知道!
选专业是一件大事,大多数美国大学通常要求在提交申请时就选好专业。然而,美国教育部统计,约有30%的学生至少换一次专业。老师遇上过太多学生进了大学以后就换专业,或者大二突然间想换专业的。我们在留学前总会得到大量选专业的建议。但有许多关于专业的惯性思维是错误的,所以今天老师就带大家看看,选专业究竟有什么误区?究竟要怎么选专业呢?
误区一:STEM总能让你赚大钱
根据Payscale调查显示, 2017-18 年美国薪酬排行中,STEM专业包揽了毕业生十大高薪专业。但是选择STEM就一定能赚大钱吗?
虽然在各大薪资排名里,计算机科学和工程确实占据薪酬榜首,但不同专业的薪水差距还是很大的。“学生和家长们很清楚哪种专业的薪水最高,但他们对这些专业内部差异的程度没什么概念。”天普大学研究学术界收入的经济学副教授道格拉斯·A·韦伯说,“英语专业四分之一收入最高的人群一生中挣到的钱,要多于四分之一收入最低的化学工程师。”
但如果你拿不到最高的薪水呢?和一般毕业于商科和STEM领域的学生相比,英语或历史系毕业生的薪酬水平其实也不错。
商科是最受欢迎的大学本科学位,拿该专业的中等终身收入水平来说,一般商科毕业生一辈子能挣286万美元。当你把商科毕业生和人们眼中的低收入专业放在一起比较时,就会发现,那些在自己领域内薪酬略微高于中等的人,和商科毕业生挣得差不多。比如,根据调查统计数据,英语专业学生平均一生能挣276万美元,心理学专业学生平均一生能挣257万美元,历史专业学生平均一生能挣264万美元。
误区二:专业选择与性别有关
乔治城大学教育与劳动力中心今年发表的报告显示,在选专业时,女生往往把自己局限在报酬较低的领域,比如教育和社会服务。看看那些收入最高的领域,以及女性学习这些专业中的比例,就可以说明问题:商业经济(31%)、化学工程(28%)、计算机科学(20%)、电气工程(10%)、机械工程(8%)。可以看到,其实女生很少选择STEM的专业。
但是,近年来,女性在这些领域的占比还是逐渐增长的。LinkedIn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在过去的一年,女性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这些领域的比例都有所上升。其中,女性涉猎IT行业的增幅达到了25%,软件开发领域的女性占比达到20%,制造业女性占比上升至26%,所以总趋势还是上升的。
目前,虽然STEM专业的学生中女生数量很少,但是有的学校STEM专业就有许多女生就读。根据福布斯的资料,这13所美国大学是女生数占STEM专业最高的,如果你是女生,想学STEM,或许这些学校或许可以作为参考:
1、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该专业女生入学率:56%
2、Cornell University 康奈尔大学
该专业女生入学率:51%
3、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该专业女生入学率:51%
4、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该专业女生入学率:51%
5、Duke University 杜克大学
该专业女生入学率:50%
6、Princeton University 普林斯顿大学
该专业女生入学率:49%
7、Rice University 莱斯大学
该专业女生入学率:49%
8、Stanford University 斯坦福大学
该专业女生入学率:49%
9、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
该专业女生入学率:49%
10、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芝加哥大学
该专业女生入学率:47%
11、Clemson University 克莱姆森大学
该专业女生入学率:46%
12、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凯斯西储大学
该专业女生入学率:45%
13、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麻省理工学院
该专业女生入学率:45%
误区三:选专业比选学校更重要
并非如此。经调查发现,从挑选学生标准更为严格的学校毕业的学生挣得比其他人更多。毕竟,大学越好,通过校友、同学的父母乃至同班同学得来的职业关系网络越好。
这些大学生更有条件去选择低收入领域的专业,因为他们的人脉能帮他们找到好工作。在精英大学里,艺术、人文和社会科学专业比在二线大学里更为普遍,二线大学的学生们往往会选择商业、教育和卫生等适合就业的专业。
根据对美国财经杂志《巴伦周刊》发布的78所“最热门学校”与1800所“不太热门学校”的对比分析,在不太热门的学校里,半数以上的学生选择以事业为导向的专业;而在精英学校里,不到四分之一的学生这样做。
“热门大学的学生更有可能在本科期间探索自己的兴趣,因为他们日后可能进入一个能让他们获得较高职位的关系网,不管他们的本科专业是什么。”卡内瓦莱说。
误区四:学文科专业找不到工作
早些年,中国学生留学海外大都选择数理化或者工程作为专业。一是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作为中国学生学相对容易拿到这些专业的奖学金;二是这些专业相对容易在海外就业。这直接导致加州伯克利、伊利诺伊大学、普渡大学等综合排名不是特别顶尖,但是理工科较强的学校在中国学生中间有很高的知名度;相比之下,以文科见长的范德堡大学、埃默里大学、乔治敦大学等,虽然是综合排名前20的美国大学,很多中国人表示“听都没听说过”。
美国前20的大学中,除了斯坦福、麻省理工、加州理工、康奈尔大学少数个别之外,其它名校大部分以文科见长。与国内大学提倡的综合发展相比,美国顶尖大学或多或少存在“重文轻理”或者“重文轻工”的现象。
造成这个现象并非美国名校缺钱缺资源,而是与学校的定位和理念有很大的关系。美国前20的大学都是私立大学,与公立大学相比,更强调精英教育。这些大学希望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引领社会的人物,而非仅仅是一个技术专家。他们更愿意培养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律师、企业家,而不仅仅是一个以技术见长的码农。所以这也容易解释为什么工程学院排名20之外的哈佛大学能够走出比尔盖茨、扎克伯格等计算机行业大佬。
文科专业注重的能力——写作、综合处理问题等——正是雇主们想要的。哈佛大学的教育与经济学副教授戴维·J·戴明2017年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在过去30年里,需要软技能和思考能力的工作,在就业和薪酬方面的增长幅度最大。
文科毕业生面临的问题是很难找到第一份工作。不过,波士顿分析就业市场趋势的Burning Glass科技公司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文科毕业生能熟练掌握社交媒体或数据分析等技能,那么他们获得职位的几率就会大幅增加。
《你无所不能——“无用”的文科教育的惊人力量》一书的作者乔治·安德斯表示,长期以来,家长和学生们一直认为文科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这种观念忽视了现代经济的一个现实:如今工作需要的技能不是哪一个大学专业能够轻松涵盖的。安德斯在书中介绍了哲学、社会学和语言学等专业的毕业生从事的五花八门的工作,包括销售、金融和市场研究。
误区五:尽早选择专业很重要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主持的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在入校时认为自己不会换专业的学生中,20%的人在第一学年结束后选择了一门新专业。
换专业可能浪费你一两个学期的时间,尤其是当你选的新专业与你第一次选的专业无关时。为了降低这种风险,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佐治亚州立大学等几所大学创立了“元专业”,也就是一个更大的学术门类下的数个专业组合。
“我们不再试图让学生们在入学时选专业。”佐治亚州立大学负责招生管理的副校长蒂莫西·里尼克说。
误区六:你需要一个专业
申请留学时,专业的选择是最重要的,甚至高过学校的选择。专业的选定就意味着我们的人生方向基本确定。而专业选择,也许对于一个只有17岁的孩子来说,是个不好确定的问题。大多数家长也对此头疼。
由此,美国本科申请中Undecided专业这个选项也就越来越受到关注。它允许学生在申请时不选择具体专业,到了大二再确定专业。
Undecided不选专业的情况只有在美国本科教育中存在,其他英语主流国家都是需要确定专业的。
这和美国的通识教育理念有关,美国传统精英教育认为,本科阶段是一个探索、求真的阶段,这个时候学生们理应涉猎更多学科,直至真正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等到大三再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于是,很多大学便在专业项目中增加了Undecided,允许学生暂不定专业。
不确定专业的学生会在正式确定专业之前,先修一些大学的核心课程或是学校分配的必修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探索出自己的学术兴趣,再进行专业选择。
由于有一些美国学生在大二最后一个学期才敲定专业,因此,学生就有了更多的选择。随着年龄的增加,学生对自己究竟将来要从事什么工作会有更成熟的想法,这时的选择往往比较符合实际。当然,也有一些学生在入学前已经决定好要读哪个专业,这也是学校允许的。
美国每年会有接近30%的本土学生申请Undecided专业,这种不定专业的情况在文理学院、工程学院中更为常见。
学校也会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来确定最终学习的专业。即使是已经选定专业的学生,入学后也可以更换专业。
其实,专业的选择除了发展的前景,还要注重自己的喜好,看自己究竟想在大学四年里学到什么,这才是最重要的。选专业多听听父母和学长学姐的建议,但是也要有自己的目标。
~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文章来源:https://www.dir20.com/news/21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