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瑰宝褪去“主角光环”:时势造就的“新冠爆款” 跌到谷底,“神药”失神被锁在产能和提价里
时间:2023-01-17 10:12:38 栏目:财经资讯财联社1月15日讯(编辑 笠晨)随着疫情防控措施进一步优化,家庭囤药成为消费者讨论热度极高的话题。经过新冠这一仗,中国乃至全球对中药的接受度空前高涨。多个中药方剂或中成药被纳入新冠诊疗指南,疫情肆虐让人们重新审视中药板块价值,叠加政策扶持等利好因素,A股市场也出现“囤药”行情。
2022年四季度,医药板块傲视群雄,中药股更是频频霸屏涨幅榜。“连花清瘟”专业户以岭药业去年全年股价累计最大涨幅186%,四季度再创历史新高。分析人士指出,按照中药板块的一贯传统,有名贵药材加持的企业往往股价能涨得更好些,比如跟熊去氧胆酸有关的上海凯宝从10月至12月中旬股价累计最大上涨150%。
以岭药业股价腰斩跌落神坛 抗疫概念10倍股结局多数“一地鸡毛” 警惕中药领域未来可能出现的泡沫
只是利用情绪炒作起来的行情注定不会长久,就如疫情冲击下产生的购买需求难以为继那样。
最近,随着市场对抗疫明星药品“连花清瘟”追捧热度的下降,其生产商以岭药业股价同样呈下跌态势。公司股价自2022年12月初触及高点迄今,累计最大跌幅达48%,几乎腰斩。在中药多品种、大面积脱销的情况也随之好转之时,中药板块的行情下跌则要来得更早一些,几乎是12月13日“干预指引”发布的第二天就开始了持续下跌。
中药指数的上涨,如果仅以“新冠概念”为引擎,只能算是短期的“事件炒作”。湘财证券许雯表示,中药板块的下跌主要是阶段性获利回吐,是前期疫情防控措施调整之后,部分抗疫相关中药需求快速扩容之后的回调。
事实上,新冠疫情三年来,抗疫概念从口罩、手套到疫苗、核酸,依靠短期需求暴涨和业绩爆发,涌现出大量10倍大牛股,但是最后的结局,大都是一地鸡毛。没有持续增长能力,显然也难以在资本市场获得长久的关注和认可。
分析人士指出,中药的行业特质——包括上游高成本、下游疗效等问题,本就限制了其在资本市场上的走势,更何况在经历了短期内股价暴涨后,短期、中期内的投资价值已经被明显透支。11月,在人们开始抢购中药的时候,上游药材也开始了涨价。12月中旬,中药板块行情开始下滑后,上游药材还在涨价。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日)指数也显示,12月24日,该指数创下2013年有统计以来的历史高位,达到1822.01点。
业内人士表示,药材价格如此高涨,毫无疑问会挤压中成药厂商的利润空间,更何况无论是出厂价还是零售价,都不可能在一个月内翻一倍。最近哄抬药价、高价销售抗原、血氧仪等产品的人是什么下场,相信大家也没少在新闻里看到。
虽说中国在2015年就已经取消了药品定价制度,让药品交易价格由市场竞争确定,但那也不意味着中药OTC的定价就可以完全根据市场供需关系来“自由定价”,在疫情肆虐的特殊时期,药品企业的价格上涨也被相对严格地管控了。
除了加强市场监管、维护社会秩序的要求,还有中成药同样跳脱不了的集采和医保目录谈判。所以即便不久的将来,热门中药OTC销售价格有所上涨,这种上涨也必定是温和的,远不如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凶猛。
以史为鉴,中药股的低估也有其根本内在逻辑。2016年至2021年中,中药大幅跑输医疗保健行业。平安证券指出,2015年以来,各地陆续出台辅助用药名单,医保支付限制,以及限制西医开具中药处方等,导致中药行业收入和利润下滑明显。
业内人士表示,在当下整个医药领域里,中药占比必然比化药、生物药等要小得多。即使从大趋势的角度来说,也仍然如此。中药行业和创新药行业将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各自沿着“医药大国”和“医药强国”的逻辑独立发展——但可以肯定的是,中药将无法再像过去那样,以强烈的消费品属性游离在中国医药变革的故事之外。
尽管两者之间绝非对立关系,但是中国的审批资源——患者、临床、医生、医保、资本都相对固定。如果行业的整体预期让全部的资源向某一个赛道聚集,那么,造成的泡沫,以及弥补其他赛道因为缺少关注而停滞的沉没成本,往往需要的更多——在中国现代医药工业体系初现雏形的当下,中药领域未来可能出现的泡沫,恰恰是我们需要警惕的。
股价暴涨后业绩前景或透支 以岭药业等走上“精分”路线 “神药”失神被锁在产能和提价里
莲花清瘟背后的以岭药业,已凭此创下了自己市值3年5倍的传奇。随着全球疫情形势趋缓,连花清瘟逐渐走下“神坛”,在没有其它明星产品可以顶上的背景下,可以预见以岭药业业绩短期内或将遭遇下滑。
事实上,2022年许多中药企业的净利润情况并不乐观,从数据上来看,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553亿元,同比增长1.83%,实现归母净利润239亿元,同比下降 8.8%。收入增速的放缓主要是受疫情反复的影响,盈利能力同比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上游中药材等成本端涨价挤压利润空间,毛利率和净利率均出现下降。
以岭药业长期以来还被质疑“研发费用占比低、营销费用高企”。不过,经梳理发现,几大中药药企都存在这一现象。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以岭药业研发费用为5.52亿,销售费用21.71亿;同仁堂研发费用1.12亿,销售费用21.44亿;云南白药研发费用2.08亿,销售费用30.89亿。
业内人士表示,如今的中药企业,正在走上一条精分的路线。一方面,研发投入极低,却通过品牌包装等方式,不断的加大营销投入,通过高价来维持销售额;另一方面,向日化品转型,做牙膏,做面膜。
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中药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来自于配方。我国中药保密配方有三个等级,由高到低分别为国家绝密级配方,国家级保密配方和中药保护品种。国家绝密配方目前只有片仔癀和云南白药2个,保密期限是永久。国家级保密配方有6个,保密期限是长期,其中有三个品种属于A股上市公司,分别是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以及广誉远的龟龄集和定坤丹。
保密配方固然是片仔癀壁垒,但更为关键的,是受限于稀缺原材料供给的产能增长。片仔癀供应不足在于原材料的稀缺性,所用麝香为天然麝香。天然麝香为雄性林麝麝香腺的分泌物,每只每年只能生产15g左右。自2005年开始,国家开始对麝香交易严格管理,实行配额制,采购需获得国家林业主管部门核准。
另外数据显示,片仔癀从2004年到2020年共提价9次,从325元提升至590元,幅度为81%;安宫牛黄丸从2000年的145元到2021年12月的860元,提价幅度达493%。近年来片仔癀虽有提价,但毛利率却在50%附近徘徊,产品价涨但整体毛利率不涨,关键是上游原材料涨价和终端提价的限制。
同仁堂产品矩阵相比片仔癀更为丰富,有超过800种产品,其中2020年年销售额过亿元的单品有8种,但是每种产品均在面临激烈的竞争,使其业绩也受到较大冲击。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文章来源:https://www.dir20.com/news/24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