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留学行前只需要这些?
时间:2022-05-13 12:28:55 栏目:留学资讯1、准备行李
赴加第一步是行李的准备,学生可以免费托运两件行李,每件三边之和不超过158厘米,每件重量在23公斤,即免费最高托运额为46公斤,手提行李为5公斤,三边之和不超过115厘米,重量可以适当超一点,但不要太多,否则要交高额的罚款。建议比较重的书本和各种证件最好放在手提箱里,小刀之类的尖锐铁器以及液体都要放在托运行李里。但出国行李不宜太多,一来在国内购买的东西,未必在当地合用。
2、食物
加拿大禁止个人携带新鲜的肉类、蔬菜、水果、植物,这些东西千万不要携带。携带的食品必须为真空包装和密封罐头类,但数量不要太多,因为加拿大海关官员有权对这些物品进行检疫。烟和酒要少带,因为超出要交很多税。调味品在加国能够买到,但是不适合中国北方人的口味,零食在那里种类少而且价格贵,可根据自己的嗜好和口味来选择携带。
3、钱
中国规定每人最多能携带两万元人民币或五千美元及等值的外币,加拿大规定携带一万加元或以上的数额,必须向海关申报,违者将受重罚。留学生随身携带大量现金未必安全,大额款项可采取办旅行支票、汇票或国际信用卡方式,此三种方式在世界通用,而且很方便,目前中国多家银行都开办此项业务。其中旅行支票在外国兑换不需要手续费,而汇票在外国兑换需要手续费。
4、文件夹
护照、签证、两寸照片若干,学位证、毕业证和成绩单公证件、托福、雅思等英文成绩单原件、入学通知书和学费收据原件。到了加拿大如果想重新联系学校,就能用到毕业证书和成绩单的公证了。此外,申请移民可能还要用到办签证时的资料。
5、书籍
朗文英译中、中译英字典(以美式发音为准),英语语法书、各学科工具书、托福和雅思参考书、个人喜欢的中英文读物、如果是到加拿大的法语区,建议带一本法汉字典。
6、文具类
多功能计算器(数学课需要)、圆珠笔、2B铅笔、橡皮、订书器、笔记本、格尺、中性笔、剪刀、文具盒、高级快译通(必带)、双肩包、腰包。双肩包既可当书包用,也可以在短途旅行时用上,要大而结实。腰包很实用,也比较方便携带,贵重的物品和证件可以装在里面随身带着。
7、药品类
加国实行医药分离政策,每次看病,医生写好处方,自己到药房配药,每次配药费还要10—12加元。如果象消炎药这类处方药,必须要有医生处方。所以一定要带足常用药品,特别是常用消炎药不可缺少,常用中成药也可以。留学生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要带的药品,有感冒、消炎、退烧、止泻、止疼、维生素、眼药、胃药、跌打损伤药、皮肤类、妇科(女性)、体温计、医用棉签等。防晒霜是必带品,加国的天空蓝得透明,一不小心会晒出斑来,当地人外出都搽防晒霜。
8、床上用品
寄宿家庭会为留学生准备被和床垫、枕头等必备用品,可以自带被罩、床单、枕巾、毛毯。非寄宿家庭的学生可以带被子,不要厚的,因为加拿大暖气烧得很好。(注意加拿大的纺织品比较贵)
9、衣物
加国民风朴素,日常衣物都以实用为主,不讲究名牌款式,衣着比较随便,以休闲为主。留学生适宜携带普通的牛仔裤、T恤衫、外套、风衣等,西装只需一套,以备参加正式仪式使用。衣服要带很结实的那种,因为他们洗衣服要烘干,容易损坏衣服,建议新衣服带去之前先洗一遍,看看是否掉色或缩水。加国冬季严寒,羽绒服必不可少,要选择有大帽子的,最好一件要长到膝盖左右和两件短的。雪靴也是必备品,但最好在当地买,因为国内的雪靴质量不过硬。帽子、手套和围巾也必不可少。毛衣毛裤可以带,但不要太厚,因为冬天室内平均气温在20—25度左右,可以穿开衫,便于到室内后的穿脱。内衣、内裤和袜子应该多带,可带夹克、睡衣、短裤、皮鞋、凉鞋、拖鞋、旅游鞋等。皮衣服不要带,因为加国人多是保护动物人士,穿皮装会引起他们不满。
10、电脑和软件
如果从国内带电脑到加拿大,要看该品牌是否提供国际联保。加拿大的电脑价格一般跟国内差不多。同时可以把需要用到的软件都在电脑里装好。当然,也可以在出国前携带一些自己喜欢的软件,或者把所需的资料刻成光盘保存。现在互联网发达,很多软件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数码相机、摄像头、MP3、U盘这些东西应该带,因为它们很有用,而在加国买则品种要比中国少许多。
11、电器
加拿大的电器电压是110伏,学生对此要注意。计算机可以带,因为它的电源电压有两档110伏和220伏。耳机、电子钟等小型电器可在国内购买,电池在当地很贵,最好买充电电池和充电器。钱包一定要买能装多个卡的,到了那,你会很快地拥有数张卡,如银行卡、信用卡、健康卡、驾驶执照等。另外还可以带些小礼物准备送给当地人,如中国结,中国剪纸,檀香扇,景泰蓝,丝绸的围巾等小东西很受外国人欢迎。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文章来源:https://www.dir20.com/news/8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