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想出现在这里
首页 > 资讯大全 > 留学资讯

加拿大签证知多少!

时间:2022-05-14 12:12:47 栏目:留学资讯
【导读】:网站目录大全(https://www.dir20.com/)在线提供,留学资讯「加拿大签证知多少!」,供留学资讯爱好者免费阅读。本文地址:https://www.dir20.com/news/9147.html

姓名: 老师  

中国传媒大学本科毕业,英语法语专业八级,党员 

 法国海归,多年海外留学经验,曾游历欧洲猎国 

 从事7年加拿大留学行业,送出近千名学生 

凭借突出的外语能力,擅长给学生定学校方案,查询专业,处理疑难申请案例  

多年留学工作中零投诉,口碑极好,以专业、效率、诚实守信为名,深得学生家长信赖  




一、加拿大学签概述

  学生签证(Study Permit)是指拥有加拿大学生资格的凭证,是每个留学生在加拿大境内的合法身份证明。申请人必须证明他们已经被移民局认可,且被可以颁发学历证书的加拿大院校录取后,才能申请该签证。

  也就是说,学签是申请人在收到学校的录取offer后才能开始办理。在加拿大留学期间,学生必须保证学签在有效期内,如果学签过期,将会被遣送回国。

  加拿大签证官对学生签证的审理,主要是通过申请人的院校录取情况、语言水平、资助人的资产状况、学习计划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考量。当签证官不再质疑你会非法滞留,过签率自然会高。因此,在准备学签的申请材料时,务必要十分严谨才OK。

  二、学签容易被拒的4大群体

  1、资金状况有问题的申请人

  在办理加拿大学生签证时,需要提供一定时间的存款历史(使馆要求12个月以上的存款历史),而现在因为理财方式的多样性,很少有人会把大量的钱存入银行,因此很多人在申请签证前才拿出大量的资金,但这样做呈现给签证官的是不稳定。

  当然如果申请人雅思超过5.5分或者6分,就可以通过SPP(学生合作计划)或者SDS(学生直入计划)去申请签证,通过这两种渠道申请签证对资金要求会简化很多。

  2、有拒签史的申请人

  一般申请签证时,申请人最害怕的就是拒签,一旦拒签就意味着自己有了拒签史。人们往往会认为有拒签史后再申请签证就会更加困难。一定程度上来说,有拒签史的确会对二次递签的过签率产生影响,但也没有传言的那么可怕。申请人可以在申请调档、查明拒签原因后,根据拒签原因对申请材料做出质的改变,然后再次递交。

  3、学历倒挂的申请人

  什么叫学历倒挂?简单来说,若你在中国或其他国家已经获得了硕士或者博士学位,但是想申请加拿大的diploma(大专课程)。对一个已经拥有很高学历的申请人去申请一个低于自己学历的课程,这种申请方式在签证官看来是不合情理的。所以这样的申请人在申请留学签证时,几乎没有任何过签的可能。

  4、大龄申请人

  虽然加拿大移民局对于学签的申请者没有明确表示有年龄要求,但是我们多年的申请经验表明:25岁以上的申请人,年龄越大,拒签率越高。但年龄实数客观情况,如果想来加拿大读书,只有通过直接移民或者旅游签转学签的方式才能顺利拿到学习签证。


  三、什么是旅游签转学签

  无论是大龄学者还是普通的留加申请人,通过这种申请方式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过签率!

  旅游签转学签是指:

  申请人在国内先办旅游签,以访客的身份先入境加拿大,然后在加拿大境内再进行院校申请。拿到学校的录取offer之后,再进行学签的申请。这样一个过程,可把它简述为旅游签转学签。

  这样的申请方式为申请人创设了一个合理的情境,即:申请人原本以游客身份入境或申请了一个六个月以下的短期课程,所以拿到了加拿大的访问签证。

  但在加拿大游玩或读短期间,对加拿大丰厚的教育资源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十分认可和喜爱,因此有了留在加拿大读书的意愿。于是在接受了六个月的短期课程并顺利结业后,拿到了加拿大某大学或学院的正式offer,整个过程符合移民法中境内转学签的要求。

  但是话又说回来,为什么在加拿大境内申请就容易拿到学签呢?

  由于国内申请学签一般递交的是北京、上海和广州签证办公室,即使是网签,一般也是会直接分配到北京办公室,而国内的签证官对于还没有入境加拿大的申请人经常以"学习计划不明确"、"资金不够"、"不是真实学生"等这些快要用烂的理由拒签。

  但在加拿大境内转学签,递交的地点是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Vegreville办公室,这个地方几乎不会用以上的这些理由拒签,所以只要学生满足境内转学签的要求,签证就能够批下来。



老师

加拿大留学高级顾问
标签:

版权声明:

1、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4、、文章来源:https://www.dir20.com/news/9147.html